讓孩子愣在起跑點:超弩級兒童讀物《中國兒童大百科全書》

當購買力旺盛的中產家庭在台灣興起,子女教育就成了迎戰將來的軍備競賽。雖有電視壓境但尚未面臨網路挑戰的出版業,仍在這時擔任最重要的資訊傳遞工作,並在好景氣的加持下,發行了許多分量驚人的大部頭兒童套書。有些套書背後有龐大的人力投入田調、採訪、撰寫、繪圖等工作,而催生了《中國童話》和《漢聲小百科》等經典套書;漫畫家鄭問過世時,讓我想起童年對他初印象的那本《中國神話天地》,也屬於一套涵蓋中國神話、民間故事、歷史、科技甚至當代中國風貌的《中國智慧寶庫》,雖然方向不同,但也看得出花了許多精力。

原本的書皮有如彩虹一樣漸層排列,可惜多半難以保存。

在這些兒童套書中,如果要比分量,恐怕沒有一套可以贏過明山書局的《中國兒童大百科全書》。這套百科全書和前述的《中國童話》和《漢聲小百科》一樣,不用主題分冊,而是以日為單位,從一月一日到十二月三十一日,天天提供不同的知識單元。而且,這套百科還是十天一冊,每天的單元更不只一個,因而構成了 36 本近 8 百個單元的「超弩級」兒童百科。

中國兒童大百科「豪華」的顧問群。

《中國兒童大百科全書》涵蓋的範圍,更是遠超當時眾多兒童百科。從第一頁的豪華顧問群,就可一窺這套百科的野心:不論是過往累積的文學、歷史、哲學、科學、藝術,還是正在發生的政治事件、流行娛樂,這套書全部都打算放,而且就條目而言,這套書也算是做到了。只是說,這種宏大企圖和它採取的編排方式,產生的效果其實是互相牴觸的。我們光是觀察它第一冊的目錄,就可以體會小時候那種迷宮般的閱讀經驗:

從目錄就可以看出日期式百科缺乏系統排列。
從歷史上的今天切入單元。

認識中華民國政體後,講完春節就立刻跳到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傳。單元在乾隆下江南和美國立國精神之間跳躍後,忽然出現了卡繆的《瘟疫》,順帶還有精簡版的《異鄉人》,接著還有《水經注》的酈道元、點字法的布雷爾、補天的女媧、馬可波羅和黑旗將軍劉永福。

百科在1997年做的補遺。

同樣以日期為單位的《漢聲小百科》,不只 12 個月各自有主題(而且故事開展也跟隨著一整年的節氣在持續運行),還會持續以從內而外的方式,引導孩童逐漸將個人經驗拓展到外界,甚至未來。但閱讀《中國兒童大百科全書》,就只能在各種五花八門的故事中毫無前後邏輯地一直跳、一直跳,記憶好的孩子可能還會記得自己喜歡的內容在哪冊,沒辦法的就只能望著將近兩公尺的整排書背,勉強從書本顏色來回想有什麼東西。

用「你知道嗎?」來補充故事以外的知識,也是這套百科真正的精華。

為了吸引孩童,《中國兒童大百科全書》的每一單元前半部都採故事體,後半才會用「你知道嗎?」做比較詳細的知識說明。前半的故事除了文學是直接濃縮情節外,其它不論介紹人物、學說、作品、事件、理論⋯⋯幾乎都被寫成了偉人傳記。要講笛卡兒的哲學,從他的童年開始。要講史達林的大清洗,還是得從他刻苦的小時候開始。

當所有人都長大,成為偉人後,彼此衝突就麻煩了——比較古早而有些定論的或許還好,但當百科同時把以色列建國、阿拉伯國王費瑟、埃及總統沙達特都描寫成正面事蹟或英雄人物時,讀起來就會發生錯亂。

從愛國教育開始新的一年,這連《漢聲小百科》都不可免俗。

並陳不同立場的人事物是應該的,但如果每一個都只用平板的頌揚口吻,說他們全部是偉人,那就很難讓孩子從中做出什麼價值判斷了。(相比起來,小魯出版的《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就會用兒童可理解的方式,來呈現同一事件中不同陣營的立場。)

我實在很難不去想,這種「宇宙萬物無不偉人傳記」的手法,是不是時代精神的一部份,以至於長大後的我們,不管在鑑賞或分析任何主題時,好像都很難甩開從「人」來評斷好壞的盲點?

令孩童會心一笑的李前總統生平事蹟。

雖然這一時無法驗證,但至少有另一種精神十分明顯。一如那年代所有想提到政治的書籍,這套包山包海的百科中,有不成比例的篇幅在介紹民國時代要人、中華民國建國以來的大小戰役,還有中華民國歷任總統傳記,連李登輝的幽默小故事,也可以在「你知道嗎?」讀到。滿溢愛國情操的單元中,當然也不乏對中共的鄙視以及對我國政府的種種肯定;已被證明是偽造的南海血書,甚至來函照登,後面才順帶補上越戰的一些簡介。

腥風血雨的兒童大百科。

面臨兩岸對峙以及整個冷戰都尚未解除的敵對狀態,戰爭成了百科中常見的主題,時時提醒「保家衛國」的重要,可能也因為戰爭本身的激情和對立比較引人入勝——小時候我看得最過癮的,就是中途島海戰,和其後補充的聯合艦隊興亡史,感覺撰寫那部分的人似乎特別熱中此段戰史。但這種肅殺氣氛卻感染了整套百科,讓許多不需見血的插圖也跟著血跡斑斑——南京大屠殺,民眾斷頭噴血,這算是情境。劉邦斬白蛇,蛇頭噴血,算是民間故事可以接受。東方快車謀殺案,死屍流血,好像有點過頭;梵谷割自己的耳朵,整個大流血⋯⋯有必要特地畫成跨頁插圖嗎?

再加上鉅細靡遺的人類大災難列表、戰場上的死亡照片,和廣島原爆描述文字,說整套兒童百科充滿恐怖元素好像也不為過。但當時我好像還是邊害怕,邊看個不停⋯⋯。

讓兒童又怕又愛的「世界災難列表」。

面對兒童讀者,《中國兒童大百科全書》在政治上斧鑿鮮明,對恐懼和暴力有點暗中鼓勵;至於情色方面,倒是呈現一種知情而刻意淡化的態度。百科挑選了很多世界名著,其中自然免不了情慾部分,但在百科的文字中,七情六慾多半淡化成一種小時候還沒人教的「愛」,以至於百科的故事中常會出現熱情的外國叔叔阿姨,做著小孩很難理解的殉情或自我毀滅。

介紹江戶川亂步時選用《人間椅子》而不是《少年偵探團》,事後也覺得不可思議。

不過奇妙的是,在以福爾摩斯談偵探小說而提到日本推理小說時,百科居然選了江戶川亂步的《人間椅子》,也沒省略掉造椅匠和女作家隔著椅墊貼著彼此身體的那段描述,也成為我在整套百科中印象最深的一篇小說(僅次於愛倫.坡的《紅死病的面具》,我真的被那篇嚇死了)。

小時候最害怕的紅死病面具。

把各種複雜內容都改寫成淺顯的故事,並硬要下一個有教誨意義的結語,是我長大閱讀到原典後,常會抱怨的百科印象。有些改寫甚至是完全錯誤,讓你不知道當年他們是在什麼樣的資訊背景下寫出這些介紹的——例如,百科簡介了《星際大戰》四至六部曲,卻如下介紹劇情:

星際大戰的「百科版」劇本。我是不是誤會了甚麼。

介紹李小龍時描述的《猛龍過江》,也出現了和電影不太一樣的最後決鬥:

李小龍在猛龍過江中,「以飛踢擊殺查克.羅禮士」?

又或者是介紹芬蘭時,所畫下的《姆米谷》插畫,是的,下圖就是百科中的嚕嚕米一家:

若無誤會的話,他們後來在台灣叫做嚕嚕米。
姆米谷的真面目。順帶一提,百科的故事中有一個角色是「鼻煙君」,很有可能是史納夫金(右一)的誤譯。

這些都是我長大看過原作後,對這套百科「讚嘆不已」的地方。但這套百科難道就一無是處嗎?並非如此。

如果小時候沒反覆讀這套百科,有太多名詞我或許一輩子都沒機會聽過;揭開這些名詞的真貌,曾經也是我追求各種知識或經驗的一大動力。有時那種追尋得到的是久別重逢,百科上的名詞終於活生生出現在眼前而令我驚喜;常常我也會忍不住笑,例如發覺百科上的《星際大戰》劇情離電影太遠的時候。我笑自己怎麼會被騙得那麼慘,但那就是過去,一個家庭有能力購買資訊,但缺乏其他校對資源的過去。百科也因此不只留下了過時錯誤而已——一個充滿限制但仍以充沛能量想要突破的莽撞年代,就在它說不清楚但時時顯露的知識裡整個浮現了。

(最後,很想補這個做為我對這套百科的感想 XD)

關於作者

在〈讓孩子愣在起跑點:超弩級兒童讀物《中國兒童大百科全書》〉中有 1 則留言

發表迴響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