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當年難度最高的 RPG 迷宮:《夢幻之星 2 代》

日文版名稱:ファンタシースターⅡ 還らざる時の終わりに
海外版名稱:Phantasy Star Ⅱ: The End of the Lost Age
發售日期:1989 年 3 月 21 日
製作廠商:SEGA
遊戲類型:角色扮演
Beep! MD 讀者投票平均(到 1995.09):7.7848

會注意到《夢幻之星 2 代》這款遊戲,是因為當年 RPG 遊戲的價格,都是以卡匣容量的 K 數來計算。而老闆口沫橫飛地說明著「這款遊戲可是有 8Mbit!」1,光是聽起來就很威⋯⋯然後,就被老闆勸敗了。

當年愛玩遊戲的我們,統稱這類遊戲叫「文字遊戲」。因為它就是字來字往的,通常你要知道發生什麼事或是現在是啥狀況,全都是靠著音樂來突顯。當年我完全不懂日文,但這樣也能玩到無眠無日,實在是神奇。

隊伍可任意挑選朋友組成。
戰鬥畫面是第三人稱視點。

《夢幻之星 2 代》是首次在 16 位元主機上登場的夢幻之星系列作,由新秀製作人中裕司領軍。它的聲光效果在當年是無可匹敵的,顏色描繪分明,音樂動聽有層次,人物的動作細緻(連一般的走路也是活靈活現的)⋯⋯樣樣都讓人陶醉。

而且,指令下達之後的攻擊畫面,由前作的主觀視點,也改為主角後方的第三人稱視點。人物會衝上前發動攻擊,還會依據裝備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攻擊動作,使用魔法或道具時也是,就像兩隊人馬活生生在玩家面前戰鬥一般,不再單單只有文字靜態呈現了。

描述這段文字時,我還能感受到當年的衝擊。

迷宮由兩層捲軸裝飾得十分精美。在海底迷宮遇到與貓女妮依長得一樣的生物。
兩位貓女「互釘孤支」。
貓女妮依在遊戲中會隨劇情發展陣亡。

這款遊戲的迷宮,是我當年攻略時同類型遊戲中最難的。進入迷宮後,視角轉為由上方俯視,利用捲軸畫面突顯出立體效果,整個視覺體驗都是完全不同的氣氛,這些都是其它文字遊戲沒有過的體驗。由於迷宮的冗長與遇敵的頻繁,二代也因此在戰鬥系統加入了「自動戰鬥」的功能,遇上敵人就照玩家設定的方式來打。

在當年,常常會有自認完全翻遍了,但卻找不到朋友提示的物件或是說明會發生的狀況,甚至一度認為朋友是唬爛我的。多年後再度重新回味,即使是現在來說,《夢幻之星 2 代》迷宮的難度還是我玩過的遊戲中最難的,如果沒有攻略本輔助,就只能把它當做是磨練耐性的遊戲吧!

也有會先變形再進行攻擊的帥氣敵人。
天氣控制系統爆炸之後,歷經波折,全體組員被宇宙海賊救起。
必須搭乘太空船到外星去解開謎題。

這款遊戲除了上述的特性外,故事安排及角色的豐富度,也是首屈一指的。每抵達一個新城市後,就能在主角家中找到新的伙伴(難不成大家都把你家當自己家?)。要搭配什麼樣的伙伴一同冒險,也全都由玩家決定。戰鬥隊伍是主角從七名友人中選擇四人組成,而貓女的角色也是由此代開始出現,受歡迎的程度比主角還高。

只是因為劇情走向出乎玩家的意料,也要考量一下最終找到的神器,裝備在某位同伴身上時,是否恰當?不然的話也是浪費了神兵利器。我隱約還記得,貓女因劇情需要,必死無疑時,在當時的狀況、搭配的音樂襯托下,我真的會有想哭的感覺,既便是多年後,這個場景讓我回想起來,依舊是那麼的傷感。

到了外星球之後,敵人種類也不同了。
全員被像火一樣的外星生物攻擊。
找到聖者之後,被告知必須去各處收集八樣「妮依的裝備」。獲得聖者認可,才能得到最後寶物。
收集了八樣妮依的神器之後與聖者對話,得到最後的寶箱,裡面是妮伊之劍。

當年被這款遊戲迷得如痴如醉,日思夜想,都是該如何繼續推進攻略進度,所以也買了不少台小電視來搭配。拉開抽屜要玩、躲在被窩裏也要玩,無時不刻都想著這款遊戲。這個遊戲最後在我完全通關以後,讓我真正體會到「文字遊戲」迷人之處。

要說這款遊戲是我的啟蒙,一點也不為過。玩過它之後,接著才把當時所謂的 RPG 遊戲「四大天王」(《太空戰士》、《勇者鬥惡龍》、《夢幻之星》、《女神轉生》)系列,一一找出來開始攻略,也啟發了自己開始學習日文。誰說玩遊戲不能學到東西?

看起來像是最後魔王的黑暗法魯斯(ダークファルス)。
最後的中央電腦前。
最後魔王「マザーブレイン」原來是地球人製造來破壞這個星球和平與美好的亂源。

所以,直到今日,我還是小心翼翼的收藏著這款《夢幻之星 2 代》,也希望有一天能對更多人推薦這款遊戲,還有它帶給我的影響與意義。


  1. 編按:正確應為 6Mbit。

發表迴響

返回頂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