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在成功奪下以「十年一遇」姿態出現的《俄羅斯方塊》遊樂器平台合約後,使得 Sega 所打的如意算盤拱手讓人1。它帶起了新類型遊戲風潮,在第三方一窩蜂搶製落下型方塊遊戲的跟風下,最後能讓消費者記得的寥寥可數。其實,《魔法氣泡》原本也是在這滾滾洪流之中,快被淹沒的一款遊戲而已。
近來,前 Compile 社長、「ぷよぷよ之父」仁井谷正充謙虛的表示,《魔法氣泡》最初的點子是來自於《瑪莉歐醫生》(1990)。日本少數玩家因此不客氣的以「抄襲」指責仁井谷社長;不過我個人並不予贊同,光是以下兩點就顯示《魔法氣泡》的獨創性。
其一,黏涕涕的氣泡在下方沒有承載處時,會直接掉落;其二,己方組成四個以上的同顏色氣泡消失後,對手方會掉落透明的阻礙氣泡。這兩點使得本作與其它注重消去速度的方塊遊戲,區隔出「連鎖」及「陷害」的不同處。
但是本作於 1991 年上市,那時都已經是 SFC 的成長期了,卻在老早已經宣告死亡的 Famicom Disk System 與 MSX2 上推出,所以根本沒有受到矚目。也因為如此,這兩個版本的盒書齊全物件,非常稀少。後來也推出了 FC 卡匣版,但那也是 1993 年的事了。
之後 Sega 自行研發了《魔法寶石》(1990)2,不過流行性還是比不過《俄羅斯方塊》。
或許是 Compile 在 SMS 與 MD 平台開發過《R-Type》、《銀河號》、《銀河武者》3等遊戲,表現頗令 Sega 滿意。經由後者的提攜,直接在與 MD 機能相似的 System C-2 基板推出改良版《魔法氣泡》,而且短短兩個月後就移植到 MD。
改良版根據前述「連鎖」及「陷害」的要素,搭上九零年代風行的格鬥風格,一改《俄羅斯方塊》快速消去的持久型玩法為樂的走向,轉化為強調連鎖公式的戰術運用對戰玩法。
導入《魔導物語》可愛角色,擬人化對戰角色在賽前抬摃的對話,以及對手表情會隨著戰況有著情緒喜悲變化,加上產生連鎖時類似格鬥出招的語音,更激化遊戲的刺激性。這些要素不但成為本系列的特色,也成為日後同類型遊戲的參考對象。
《魔法氣泡》熱潮一起,Compile 也沒有放棄賺錢的機會,各機種幾乎都有移植版本。
有趣的是,知名度由大型電玩版與 MD 版打響的 1992 年改良版本,被約定俗成的稱為「初代版」。鮮為人知的 FDS 及 MSX2 的 1991 年版本,只好以「舊版」稱呼。而本作的北美 SNES 版與 Genesis 版,可能為了推廣市場,亦或許當時怕老外不習慣《魔導物語》角色的萌樣,分別由任天堂與 Sega 重製為《Kirby’s Avalanche》(1995,歐版名 Kirby’s Ghost Trap)與《Dr. Robotnik’s Mean Bean Machine》(1993)。
前者的角色,替換為老任的二線戰將卡比之星,就不再多談。後者名稱中 Dr. Robotnik 是何許人物?原來最初是老朋友蛋頭博士 Dr. Eggman 的美版名稱4。本作北美版搭上 1993 年播出的音速小子電視卡通《Adventures of Sonic the Hedgehog》的順風車,以 Dr. Robotnik 與機器人兵團取代原作的角色,算是魚幫水、水幫魚。
除了《魔法氣泡》系列作之外,拿不出其它強作可以支撐公司營運的Compile於1998年破產後,將本作版權轉讓給Sega。目前推出的新系列作為《ぷよぷよテトリス》,玩家可以選擇重視消去速度的俄羅斯方塊玩法,亦可以選擇一擊逆轉大連鎖的魔法氣泡玩法,是一款熱鬧緊張的對戰遊戲。
歷經大起大落的仁井谷社長,另起爐灶成立新公司「COMPILE◯」,並預定推出與魔法氣泡有幾分相似的格鬥益智型新遊戲《にょきにょき たびだち編》。一位六十六歲的長者,還能有這樣的鬥志,個人深表敬佩。期望他與新公司的運勢,能如同當年的魔法氣泡一般起死回生。
日版名稱:ぷよぷよ
美版名稱:Dr. Robotnik’s Mean Bean Machine
發售日期:1992 年 12 月 18 日
製作廠商:Compile (Sega 發售)
遊戲類型:運動益智
Beep! MD讀者投票平均(到1995.09):8.7651
相關文章:
小小方塊引爆的商戰:俄羅斯方塊
豎橫斜三向消去的落下型遊戲:魔法寶石(系列)
生不逢時的隱之名作:銀河武者/武者銀河號
最初美版《音速小子》的說明書中,稱呼他為 Doctor Ivo Robotnik。美日版本的名稱不同,後來中裕司也提出解釋,Robotnik 為姓氏,Eggman 為暱稱,才解決了名稱混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