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蘇聯科學家Alexey Leonidovich Pajitnov休閒之餘所創作出的小遊戲《俄羅斯方塊》規則簡單易上手,且有著令人有如中毒一般的成癮性,可說是是其後各種「落下型」益智遊戲的開山始祖。
記得我以前如果玩太久的話,連睡覺作夢時都會夢到落下的各式方塊。
在1988年,SEGA透過Tengen(美國Atari的子公司)取得了《俄羅斯方塊》的「Video Game」開發許可後,在System 16系統上製作《俄羅斯方塊》的大型機台,並在日本各地遊樂場風靡一時。
同時,台灣的大街小巷也到處都看得到仿製的機台,而未經授權的黑白液晶掌上型俄羅斯方塊電子玩具,更幾乎成了家戶必備的小家電。
《俄羅斯方塊》這麽熱門的殺手級遊戲,SEGA想要移植到Mega Drive及Game Gear可說是易如反掌,事實上,SEGA也已經在生產卡匣了,為什麼最終卻沒有上市呢?


簡單來說,當時任天堂山內老闆的女婿荒川實,詳讀了SEGA與當時蘇聯國家科學院的合約,找到了條文中的漏洞,認定所謂的「Video Game」是指業務用的遊樂場版本,與家用遊樂器及掌上型遊樂器是不同類型的兩碼子事,並藉此提出勢在必得的巨額合約。
正值蘇聯解體前後,缺乏預算的國家科學院當然樂得一魚多吃,而SEGA發現時已來不及阻止,而且所能提出的價碼也沒有任天堂高。


事後,當然證明了任天堂打了漂亮的一仗,阻止了MD及GG版《俄羅斯方塊》的發行與主機的順利銷售,創下GB版發售初期424萬卡《俄羅斯方塊》的銷售紀錄,更使自家Gameboy人手一台,雖然付出巨額權利金,也回收了更高額的報酬。
當時的SEGA社長中山隼雄更說過,「若是當時取得合約的話,成功的將會是GG而不是GB。」一件殺手級軟體對遊戲業界主機的消長及商場勝敗的影響由此可見。
這個遊戲之所以歷久不衰,就是因為它的極簡與直覺,落下型遊戲沒有可以再超越它的。至少目前為止沒有。

幾年前,在eBay上出現了一椿高價拍賣品,號稱是當時僥倖未被銷毀的日本版MD《俄羅斯方塊》,這世上可能只有3到8個當初正版的流出品。賣家還特地請到原作者Alexey Leonidovich Pajitnov本人親筆簽名,更增添其收藏與歷史價值。
雖然筆者覺得卡匣盒子封面及背面的印刷都有些突兀,有興趣且有實力的收藏家,是否有辦法查明真偽與否?但我想這已經不是重點了。





到了2006年,PS2上發售的《セガエイジス2500シリーズ Vol.28 テトリスコレクション》才把當年未發售的MD版本收錄進去。
SEGA在2014年推出了《魔法氣泡俄羅斯方塊》(ぷよぷよテトリス),兩款名作的合體又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日版名稱:テトリス
美版名稱:Tetris
發售日期:未發售
製作廠商:Sims(SEGA發售)
遊戲類型:運動益智
Beep! MD讀者投票平均(到1995.09):無
我覺得”克林姆林宮以下的區塊與上面區塊的紅色不太一致”的情形,應該是刻意設計的,若細看封面的設計,可以發現克里姆林宮這個建物的底線其實延伸出地平線,而地平線底下有許多飛落的方塊圖案。
我並不對這個軟體的真偽表示意見,但僅就筆者所提出的疑慮表示看法而已。
任天堂 是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