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斗羅》與八〇年代電影

近年遊戲與電影合作,並不是甚麼新鮮事。有很多遊戲都有拍電影,例如《刺客教條》、《惡靈古堡》、《魔獸世界》。之前看到一部電影,是由阿諾史瓦辛格和席維斯史特龍兩位八〇年代的動作巨星聯合主演的,就令人想到《魂斗羅》這遊戲。

《魂斗羅》NES 版包裝盒繪。

如果真要拍《魂斗羅》電影版1,最適合當主角的自然就是這兩位仁兄。可是這兩位仁兄已經六十歲以上,甚至去到七老八十,再怎樣努力也好,早已經不能算是壯年人——甚至連稱為中年人都很勉強。要拍一部需要跳後空翻的電影,應該需要電腦動畫協助;而且他們年紀還會越來越大,如果現在不拍的話,怕是日後也沒有機會了。

《魂斗羅》FC 版包裝盒繪。

為何會想起《魂斗羅》?因為這遊戲當年之所以受歡迎,跟它的封面美術和角色設計,有很大關係。兩位主角雖然沒有寫明,但畫出來的模樣真的和阿諾史瓦辛格和席維斯史特龍極度相似。回想三十年前的八〇年代,動作電影極度興盛,螢幕上流行的不是韓星,而是擁有強壯肌肉的男人,就能想像到,有多少人買了《魂斗羅》回去時,心裡是幻想著能夠控制史特龍或阿諾這種猛男去「過關斬將」的。就像我以前說過:遊戲的味道,在於許下玩者一個期待然滿足它;當年大家看完那些電影,就會有這種熱血,這是今天很難再感受到的氣氛。

《魂斗羅》中的三大主角,其實都是八〇年代的代表。為何說有三大?除了阿諾和史特龍,還有嗎?你若想得深入點,其實遊戲封面上,也畫出了另一個重要、吸引人的角色,也就是「異形」。三個主角中,只有異形到今天還是老當益壯——因為牠根本不會老。不過它飾演的就是奸角反派,拿著兩套不同電影的主角打另一套電影的奸角,這種概念來到今天也應該是可行的。不過找甚麼人當主角、找甚麼人當奸角,就完全不同了。

當然,還有一個很有趣的「角色」,也就是直升機。直升機?對,就是一開始送主角去戰場、結局時接主角離開的越戰老式運兵直升機。本來它只是個載具,但隨著時間,這架直升機也被賦與了感情,在後來更被視為《魂斗羅》的標誌。在後期的魂斗羅續篇作品中,即使時代設定早已是千年之後,遊戲中卻也一樣靠同樣老派的直升機去運輸主角,特別是《魂斗羅:重生》(魂斗羅 ReBirth)裡,最後一關明明在地球外的太空,當打敗了最後首腦後,接走主角的卻竟然是在太空裡應該沒用處的直升機。這實在是一種刻意為之的八〇年代趣味。

Wii上的《魂斗羅:重生》,結局畫面中直升機居然能飛到太空接應主角。

另外,《魂斗羅》的史特龍是從《第一滴血》借鏡而來,這是很明顯的事;這也引導了大家同時認為,《魂斗羅》的阿諾史瓦辛格是《終極戰士》(Predator)裡的主角。然而這其實是誤解,因為《魂斗羅》是 1987 年二月推出的遊戲,但《終極戰士》卻是四個月之後才推出的電影,所以絕沒有「魂斗羅抄終極戰士」的事情。只是巧合地,剛好大家都有一個概念,就是「讓阿諾史瓦辛格打叢林遊擊戰」。遊戲和電影雖然不相關,但看完電影的人想玩這遊戲、玩完遊戲的人想看那電影,得到雙重的滿足,大家也互相提升對方的銷量,算是互惠的好事。

如果不套入當年的時代背景,不容易感受到這遊戲的真正魅力,只會覺得是普通肌肉猛男的打槍遊戲。有時,玩遊戲也是很需要想像力的。


  1. 編按:2017 年 5 月,中國星光燦爛影業取得 KONAMI 授權,計畫拍攝《魂斗羅》真人電影版,並公布概念海報與短片。本文寫作時間點於電影籌拍消息傳出前,特此提醒。

發表迴響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