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子遊戲發展的最早期開始,以各種軍事武器、載具為主題的遊戲類型一直是歷久不衰的類型,其中戰車遊戲更擁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淵源。
對現在的玩家來說,如果談到戰車遊戲,或許很多人會先想到《戰車世界》之類的大型多人線上遊戲;但在三十年前,要說到戰車遊戲的話,紅白機上的《坦克大戰》(Battle City)無疑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1985 年由拿姆科(NAMCO)在 FC 上推出的《坦克大戰》,實際上是該公司 1980 年所推出的大型電玩機台《Tank Battalion》的重製版本,而且進行了許多改良。例如將原本只有一種的敵戰車增加到四種,而且也導入了防彈牆、森林、河川與冰原(會打滑)等地形概念。除了新增各式各樣的強化或輔助道具之外,還準備了雙人合作模式及地圖編輯模式(無法存檔),以及開場時那首大家應該都會哼的短暫背景音樂。
《坦克大戰》在這些改良之外,繼承了大型電玩前作的固定關卡畫面格式、以及需要玩家保護,一旦中彈就無條件 Game Over 的司令部要素。從最原始的《Tank Battalion》推出後經過五年,所強化移植的 FC 版《坦克大戰》,得益於紅白機以當時而言相當優異的影音性能,加上上述的多種改良,完成度相當高,也成了紅白機市場快速成長期中扮演十分重要角色的第三方廠商作品之一。
1987 年還在讀小學的筆者,在向父母死纏爛打、努力考第一名之後,終於被允許購買自己的第一台紅白機——的相容機「創造者 70」時,由於當時《超級瑪莉兄弟》的卡帶在台灣市面上似乎碰巧嚴重缺貨,在沒有事前做功課的情況下,聽從老闆的推銷而選了這塊《坦克大戰》;既然小朋友得到期待已久的新玩具,當然是沒日沒夜的玩,而就連家中的長輩也無法抗拒這款雖然規則單純,但需要講究戰術與協作的單純射擊遊戲,有一段時間甚至全家人都一起在電視機前面排隊等著前一個人「死掉」、「爆炸」,好換自己拿手把上場廝殺。
因而,《坦克大戰》不只是筆者人生第一款遊戲,更是至今為止最後一款能與父母同樂的遊樂器遊戲(這之後買的卡帶,對大人來說好像都「太複雜、太困難」);可惜這塊卡帶當然是仿製的台卡,事隔多年,要找到同一個版本的台製《坦克大戰》卡帶來彌補回憶,反而變得比花錢從日本買原裝卡帶回來更困難。
雖然《坦克大戰》單打也很好玩,而且可以不必煩惱同伴搶道具或誤射,但這款遊戲的真正醍醐味,當然是雙人協力(或互扯後腿,端看人品跟心情而定);雙打時,只要有良好的分工跟默契,而且事先做好「君子協定」——例如輪流吃星星(遊戲中最重要的等級提升道具)或 1UP、按照關卡設計互相分配好守備範圍、發現另一方扛不住的時候即時馳援——的話,遊戲的難度會大幅下降,更能享受到通常在戰場上才會萌生的袍澤友誼。但這種 Fine Play 可說是可遇不可求。
更多的時候,雙打玩《坦克大戰》,往往是互搶星星,然後兩敗俱傷;或是由於友軍誤擊而動彈不得,被電腦打爆;在提升火力到最高等級之後得意忘形,結果一炮打到司令部(尤其拿連射搖桿的人往往是元兇)當場 GG。通常最後的結局,就是互相指責不是,演變成場外口角跟真人快打——只限於年齡跟腦袋相近的朋友。
因而,《坦克大戰》也是筆者童年印象最深刻的友情破壞遊戲之一。那些惱羞成怒故意打爆司令部的小屁孩,則會被孤立個一兩天,直到大家愉快地盡棄前嫌,又拿起紅白機的手把重複一遍以上過程為止。
雖然近年已經與萬代合併的拿姆科,也曾經把《坦克大戰》3D 化之後移植到智慧型手機平台,但即使畫面與音效都變得更加漂亮悅耳,「新戰車得花錢轉蛋取得」這件事,還是讓從 FC 版一路玩到現在的筆者有點難以接受。
每年春夏之交,中文世界裡總是有很多人對「戰車」、「坦克」之類的詞彙異常敏感。這時候,也只好切掉網路,來一局人畜無害的坦克大戰「砲打總司令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