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擔任詹姆士龐德角色最多次(七部電影)、初次飾演 007 探員的最高齡紀錄(45 歲)保持者、獲英國女王賜予爵位,現今以聯合國親善大使身分活躍在世界各國的羅傑摩爾爵士(Sir Roger George Moore),於五月二十三日逝世。
羅傑摩爾該算是 007 史上最幽默的龐德,他有別於講究現實的史恩康納萊,以及稍嫌軟弱的喬治拉贊貝,以濃厚的綜藝風格演繹這位國際情報員。簡單地說,羅傑摩爾時代的龐德,更有一種「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的雲淡風輕。
羅傑摩爾「從 MI6 退休」之後,漸漸淡出銀幕,轉身成為聯合國的慈善大使,他優雅的情報員形象似乎不單單是一種演技,而是發自內心。摩爾並不能說是一個純然的演技派,但身為 007,自然流露、風流倜儻的氣質最為重要,而這在摩爾歷年來的發言裡可以窺見,銀幕外的他一樣風度翩翩,令人心儀。
幽默不是只會說笑話。你會發現,羅傑摩爾的幽默都發揮在自損上——他拿自己的俊美開玩笑、拿自己的演技開玩笑、拿別人對自己的批評開玩笑。唯一不拿自己開玩笑的時候,就是對著詹姆士龐德這個角色的荒謬設定開玩笑。想想史恩康納萊大半輩子急著擺脫經典的龐德形象,有時為了這事還跟人鬧脾氣,比起來,羅傑摩爾似乎在銀幕內外都一樣瀟灑。
史恩康納萊談起與摩爾之間的差異時,說自己「比較寫實派,特技都自己來」。這根本是一種指桑罵槐,難道摩爾就是靠替身嗎?要是一般人,可能就破口大罵了,但摩爾是這樣回應的:
「當然我都是自己做特技的,包括說謊我也都自己來。」
談被人詬病的一號演技:
「我從來都沒被提名奧斯卡——為此我還困擾要怎麼多學兩種臉部表情。」
「我以前得工作維生,所以我現在成為了演員。」
「我的演技範圍?左邊眉毛提起來,右邊眉毛提起來,就是這麼廣。」
談年老:
「你可以老得很優雅,也可以老得不情不願,我兩邊都選了。」
談龐德:
「對我來說,龐德這個角色太不可思議、太誇張了。我的意思是,他理論上是一個間諜;問題是,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一個間諜。」
「我的個性跟以前的龐德們完全不一樣,我不是那種冷血殺手型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大多用搞笑來表演。」
「當我拿到龐德這個角色,我讀了伊恩佛萊明的小說,然後發現這些書根本對塑造角色沒啥幫助。然而,我記得讀過一個段落,寫著龐德執行完一個任務——當然是殺人,他並沒有享受殺戮的過程,而是自豪於自己的工作。這對我來說,教導了我如何去扮演這個角色。」
「演龐德有什麼好處?薪水很不錯。有什麼壞處?得逼一個懦夫假裝他很勇敢,然後在爆炸時死命不要眨眼。」
每當我們有了新龐德,總是迫不急待問問這些前輩對後繼者的看法,像是某次訪問摩爾對小老弟丹尼爾奎格的想法,他並沒有站在老前輩的立場指指點點,相反地,他認為奎格表現很好:
「他像個狠角色、像個殺手,如果你跟他有過節,你絕對不會想在暗巷裡碰到他。」
「他比康納萊更像個殺手,他有那種高超的演技張力,他是當今最適合扮演 007 的專業演員。沉默,但堅定。」
在羅傑摩爾爵士過世後,後任的皮爾斯布洛斯南在臉書上留言:
「親愛的摩爾爵士,今早聽到您過世的消息,心情沉重,您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環⋯⋯從《七海遊龍》到《007》⋯⋯您是位無與倫比的詹姆士龐德,而且永遠引領著我,全世界都會懷念您,以及您多年來獨特的幽默感,我誠摯地向您的家人致哀,RIP。」
「老大哥」史恩康納萊(但其實康納萊年紀較小)這樣說:
「很遺憾聽到摩爾逝世的消息,我們擁有非凡長久的友誼關係,用好萊塢的說法形容,這段關係中我們笑語不絕,我懷念你。」
而摩爾口中那位「沉默殺手」,引用了摩爾主演的《007:海底城》當中主題曲《Nobody Does It Better》致哀。
「沒人比你強——愛你的丹尼爾。」
Nobody Does It Better – love Daniel pic.twitter.com/lkeKirvt0l
— James Bond (@007) May 23, 2017
007 總是反映著時代,摩爾反映出一個浮誇的七〇、八〇年代。殺殺人、接接吻,情報戰放一邊,女間諜放中間;在優雅中帶著冷笑話、雙關下流笑話與調情,就這點來說——摩爾,真的沒人比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