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梭 AXT-80 主機與阿羅士上的《魔鬼樹》

昨天〈消失的台灣遊樂器廠商:嘉霖行與「阿羅士」之謎〉一文刊出後,在 Facebook 上有讀者回應提到了一台名為「太空梭」的台製主機。

實際上,大約在五年前左右,筆者曾經實際接觸過這台主機。名叫「太空梭」的台製主機其實至少有兩款,而這兩款規格完全不同的主機共用外殼模具,甚至連卡匣外型都完全一致。其中一種相容於任天堂紅白機,另一種則是 MSX 主機的相容機。

MSX 本身因為歷史、價格等因素,在台灣並不是知名度很高的機種,除了鑽研老電腦或懷舊電玩領域的玩家之外,會想要收藏或研究這部主機的人相當有限。過去在台灣,已知某些 MSX 機種曾被新文行引進台灣市場,但依然沒有能成為主流。


然而,即使 MSX 系列機種從以前到現在在台灣能見度都不高,也不代表當時經營方式靈活刁鑽的台灣電子廠不曾打過它的主意。而這部「太空梭」主機的橘色機殼款式,正是目前已知的少數台製 MSX 相容機。(白色機殼款式是 FC 相容版本)

全新的「太空梭」主機,注意包裝盒右上角的白色版本主機商品照。
全新的「太空梭」主機,注意包裝盒右上角的白色版本主機商品照。

「太空梭」理所當然的省去了一般 MSX 規格機器上與個人電腦功能有關的鍵盤、磁碟機、輸出入插槽等配置,而是將其簡略化為單純的電視遊樂器;然而主機本身的尺寸依然接近一般常見的 MSX 主機。

7e9ef02b9f7832b311566a291fd7ac66
MSX規格「太空梭」主機卡匣。
f5fda25f3cc9f5b22e75bec93c4017da
下方太空梭(MSX)卡匣腳位較上方FC卡匣短上許多。

從「太空梭」的台製卡匣本身,也能看到當時製造者某種不同一般台灣翻版商的企圖心。

無論是 FC 版本或 MSX 版本的太空梭卡匣,其外型都是採用日廠 JALECO 當時的專有 FC 卡匣外殼翻模而成,只是把原本卡匣正面左上的「JALECO」字樣置換為中文「太空梭」三字;而如果仔細觀察其卡匣標籤,會發現廠商除了很用心地在每款遊戲上加上了編號之外,還在商標處特地加上了產品名「太空梭」的日文標注,以及象徵 Trade Mark 的「TM」小字。

f8df53fbf574126f2a55f29be6bccc5e
搭配太空梭主機的《魔鬼樹》台版卡匣。

比較有趣的是,如果讀者略通日文,就會發現太空梭卡匣上的日文「スペースツヤツト」其實狗屁不通(笑)1。其中犯了幾個頗為典型的台灣人使用日文時常犯的錯誤:首先是「シ」「ツ」不分,再來就是促音誤植,至於為什麼「シャトル」(Shuttle)會寫成「ツヤツト」,大概只有當年的當事人知道了。

這種錯誤如今看來非常有喜感,不過如果是要在 1985 年的台灣唬弄小孩跟家長,營造某種帶有「日本風」的高級感,已經是很足夠了。

太空梭(FC版本)的台卡,注意商標上的「OX」標記。(圖片提供:任天堂大觀園)
太空梭(FC版本)的台卡,注意商標上的「OX」標記。(圖片提供:任天堂大觀園

在筆者曾接觸過的另外一些太空梭卡匣上,也有把小字「TM」標示成「OX」的版本,完全就是排版時放假字的概念。這家台廠當時在這種有點奇怪的細節上用心之深,或許是一種值得嘉許的進取心,但又同時令人啼笑皆非。

在阿羅士主機的遊戲列表中,曾經出現一些 SEGA 自己也不曾在 SG 系列主機上發售過的遊戲,例如《魔鬼樹》(MAGICAL TREE)、《七寶奇謀》等等 MSX 遊戲。而實際上這些遊戲之所以會出現在阿羅士上,則是當時阿羅士製造商嘉霖行的「奇蹟移植版」。

這種暴力移植之所以有可能實現,推測是由於 SG 系列主機在硬體架構上有與 MSX 共通之處,當然也展現了嘉霖行的技術實力。而這類不在日本原廠遊戲列表上的「非官方」移植版遊戲,也讓很多台灣玩家後來回頭尋找回憶時多走了不少冤枉路。

可能當年就沒有銷售得很好,「太空梭」主機如今實在極為稀有難見。以筆者來說,很幸運曾經實際接觸過兩台不同版本的太空梭主機,然而這兩台機器也都並非筆者個人的收藏。而在筆者十六年來收集老主機、遊戲的時光中,也就只看過這麼兩台而已。

假如你手上還有這麼一台機器,請好好珍惜吧!


  1. 正確寫法應為「スペースシャトル」

發表迴響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