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版名稱:ヴァーミリオン
英文版名稱:Sword of Vermilion
發售日期:1989 年 12 月 16 日
製作廠商:SEGA AM2(SEGA 發售)
遊戲類型:角色扮演
Beep! MD 讀者投票平均(到1995.09):6.0601
《石中劍》的故事背景,是敘述在很久以前一個和平的大陸,上有一個王國——艾斯卡拉貝利亞。有一天,一群邪惡的兵團入侵這個王國,雖然王國的軍民群起對抗,但依舊不敵⋯⋯最後王國還是被攻陷了。
隨著王國的陷落,在即將被火焰吞噬的城堡中,國王艾利克五世將仍是嬰兒的王子和一只古老的傳家之寶「智慧之戒」,委託他最忠心的僕人帶著王子與戒指從城堡密道逃離這個烽火之地。僕人帶著年幼的王子和戒指,躲避邪惡力量的搜索,來到一處偏僻的村莊隱姓埋名。十八年過去了,僕人在即將蒙主恩召之前,將主角(玩家)喚到床邊,告訴他事情的真相,並囑咐他務必要完成復國的任務。
遊戲一開始的感覺,就如同傳統 RPG 一般,在城市中詢問相關訊息、購買道具或是武器等等,而教堂則是記錄和解除詛咒和中毒的設施。出了村莊或城鎮來到大地圖,主角行走時,左側大畫面則轉變成類 3D 的模式,與《夢幻之星》一代及《光明與黑暗》在地下迷宮中的表現手法相似,只是樹林、牆壁等由物件組成,呈現遠近感,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這樣的表現方式很明顯也是使用了 SEGA AM2 自家的 Super Scaler Technology。
《石中劍》過關後出現的工作人員列表,鈴木裕也在感謝名單之列,想必他提供了本作開發人員不少幫助。
當然,不喜歡這類 3D 畫面的人可能會玩得很痛苦。可能製作團隊考慮了這點,在大地圖之外,右側還有地圖縮圖視窗,參考著右側縮圖地圖來進行遊戲,對這類玩家應該是比較方便的模式吧。這遊戲的類 3D 畫面,在當年可能真的已經是相當棒的畫面了,這是沒辦法用現在觀點去判斷的!
那就看著右側的地圖縮圖前進吧。跟一般 RPG 比較不同的地方是,遊戲的大地圖採區塊顯示,是需要在每個城鎮中某個 NPC 身上獲得的!也就是說有時候要摸黑前進到城鎮中,直到透過 NPC 取得該區域的地圖之後,才能看到附近的路線,這點我倒是第一次遇到。
有些重要的道具需要進入洞穴中打敗魔王才可以獲得,而在進入洞穴迷宮前,請務必先在城鎮中先買好蠟燭和打火石等道具,因為這些照明道具都是進入洞穴後相當重要的東西,有了它們才能看見周圍的場景,不然的話的就只剩一片黑,要瞎子摸象來進行遊戲了。這種設定在《創世紀》和《勇者鬥惡龍》系列遊戲上也有實裝,而洞穴中的地圖要開啟洞中某個寶箱獲得。
除了洞穴和迷宮中可以找到寶箱外,這些寶箱在大地圖上的某些地方也可以找到。開啟寶箱的動作也很特別,要經過「開啟」和「拿取」兩個步驟,才能順利拿取寶箱中的物品。遊戲中很多地點需要透過對話獲得訊息後,才會出現,其中包括道具和這裡的隱藏通道。沒有獲得相關的訊息,誰會知道某處有條隱藏通道啊?
《石中劍》另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它的戰鬥模式,跟絕大部分直接戰鬥的傳統 RPG 不一樣!在與一般敵人戰鬥時,遊戲會另外進入一個開放式 2D 的戰鬥畫面,玩家可以自由操控主角來應戰,與動作遊戲相似,這個設定相當特別。遊戲的內容很豐富,不過遇敵率真的是高了一點,有時候連轉個方向都會遇到敵人。頻繁的遇敵,最後真的會有點煩人。雖然有不遇敵的道具可用,但效果還是有限。而與頭目戰鬥的畫面則為角色稍大的橫向畫面,有大魄力的魔王們,畫面看起來相當爽快,也是本作的賣點。但比較可惜的是,操控上如果能夠更加靈活就更優異了。
一款經典遊戲不能或缺的其中一項就是配樂。《石中劍》配樂時而輕快,時而緊張又時而振奮,不同的場景搭配不同的音樂,會讓玩家更容易進入遊戲所設定的場景情境之中。而《石中劍》在這方面的表現上,我覺得是還不錯的!雖然不是百分百,但其中有幾首配樂真的很棒,真的讓人會有種忘卻煩惱,短暫沉浸於遊戲狀態的感覺。原來本作配樂是由 SEGA 元老級作曲家高木保浩(Yasuhiro Takagi)與川口博史(Hiroshi Kawaguchi)擔綱,曉得 S.S.T. Band 的人也一定認得他們兩位。
以老遊戲來說,《石中劍》是一款相當有特色的動作 RPG,類 3D 的遊戲方式、2D 的戰鬥模式、魄力大 Boss 的對戰方式,對於初接觸的玩家來說都是一種新的遊戲感動!不過過於頻繁的遇敵率,讓人玩到最後,會越玩越煩燥。除了某些特別的劇情橋段之外,其實整個遊戲的主軸就像一般的王子復仇記一樣,沒有特別的含義或是比較令人印象深刻、意料之外的劇情,這一點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石中劍》在日本發售後反應平平,但卻在美國得到很高的評價,或許與這個遊戲不像傳統日式 RPG,而偏向美式風格有關。對於很多老玩家來說,這款遊戲也是因為當年的遊戲環境而成為經典;對今日的新一代玩家而言,或許畫面沒有現在的遊戲那麼華麗,但還是有值得一玩的地方。有空閒時,倒是可以嘗試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