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只有這個國家敢向美國嗆聲,政權仍屹立不搖還連傳三代。這個國家的正式名稱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俗稱「北韓」。這麼一個窮兵、黷武、封閉、神秘的國家,就讓我們一起去揭開北韓的神秘面紗!
勇闖北朝鮮之第93話:遊民炸雞院?
不要看朝鮮導遊是當地人,就以為他們中文不靈光,只是略懂略懂。錯了!畢竟中國是鄰國,又是地球上對朝鮮最友善的國家,而且中國遊客最多。所以導遊的中文,可厲害了,聽說讀寫幾乎樣樣通。
如果你有機會來這兒,切記,不要在他們面前說朝鮮的壞話。若真的要講些悄悄話,還是換個聲道,改用閩南語或客家話交談吧。
不過,中文流利歸流利,還是有精通與普通之分,或是口音也有差別。伴隨(跟監)我們的兩位導遊,一位是鲜于小姐,一位是尹小姐。鮮于導遊的中文很好,但是尹小姐的口音,就重了。
在平壤時,她常提到「遊民炸雞院」這五個字,我聽了訝異,因為朝鮮遊民還有炸雞可吃?想必國民福利真的世界一流!後來才知道,「遊民炸雞院」不是吃炸雞的地方,而是「人民雜技院」——一個表演雜技、特技的表演廳。

照片中的看板,位在「人民雜技院」的入口處。身著朝鮮傳統服裝的女子,古色古香,手持花圈,似乎輕鬆地走在鋼索上,對著我們微笑。

「人民雜技院」有何特別之處?為何行程裡一定要安排去這邊觀賞?待下回分解。
勇闖北朝鮮之第94話:人民雜技院
第 93 話,說到「遊民炸雞院」實為「人民雜技院」的當地朝鮮口音之誤。當一個國家專門蓋出一座號稱「人民雜技院」的龐大建築,對於朝鮮人民,一定有它重要之處。
我手上這張門票,就是「人民雜技院」的入場券,單色印刷,紙質粗糙,若要說手感,類似我們祭拜用的金銀紙,但要再薄一些。雖然不若我們國內一般印刷品的彩色精美,卻呈現出古樸的感覺。

照片左邊有騎著獨輪車,手拋圓環的女子雕像。這是裡面的大廳,等等進了表演會場,就不能拍照錄影。
人民雜技院的表演內容,其實就是馬戲雜耍團,無論空中飛人或機車特技,都是硬底子功夫。當然也免不了丑角或可愛動物串場的輕鬆橋段。雖然語言不通,但我看了也不免會心一笑。而且說實話,裡面有些驚險的表演,自己也會捏把冷汗啊!
我觀察到會場的朝鮮觀眾,大家聚精會神看著台上表演,緊張之處無不驚嘆連連,開心的地方也會開懷大笑。也許在沒有什麼大眾娛樂的國度,馬戲團,已經是很棒的享受了。
關於馬戲團,雖然有包裝成時尚酷炫的太陽劇團。但這種古老娛樂,似乎也漸漸式微沒落。以後我們要看這些傳統表演,大概只能從記憶中回味了。
勇闖北朝鮮之第95話: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
只要是偉人或名人,他的出生地或居住的住家,都會成為景點,中外皆然。
這裡是平壤郊區的萬景台,1912 年 4 月 15 日,朝鮮國父金日成誕生於此戶農家,直到 13 歲才隨著父親逃亡到中國東北,19 歲加入中國共產黨打游擊抗日,開始了一連串的豐功偉業?

不好意思,我誤用了問號。咳咳,回歸正題。
導遊介紹這地方,以前是農村和農地,有很多住戶,包含地主與佃農。金日成,就是佃農子弟。
但當他建立朝鮮,成為「國父」後,這邊的居民全遭遷移,只留下自己的住家,也就是這三戶農舍。屋內擺放金日成與長輩照片,還有農具用品。而周遭,則改為一大片的綠地公園成為觀光景點,當初的平凡農村,轉眼間成了偉人出生的聖地。



當天來這裡參觀時,雨忽大忽小,所以很多地方都用布幔蓋著保護。而我們觀光客打著傘,卻碰到一群中學女生,幾乎沒撐傘,任由雨淋,不知是率性還是真的沒傘。
朝鮮的建築物,不像台灣有騎樓可以躲雨。一旦遇上下雨又沒帶傘,就只能唱《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雨滴不斷的打在我頭上)這首老歌來應應景了。
勇闖北朝鮮之第96話:生活的日常
中午的平壤街頭,小賣舖開始忙碌。我們在車上,拍下這一幕。

可惜因為官方政策之故,我們無法買到這些食物。只能流著口水,飢腸轆轆,徒呼負負。
我們每每看到當地的小吃攤或店家,真的很想進去瞧瞧或買些東西來吃。但因為進入朝鮮的觀光客禁止與朝鮮一般民眾接觸,加上無法兌換朝鮮幣,只能用人民幣或美金在特定的觀光商店消費。所以有點可惜啊,畢竟貼近當地生活,品嘗市井小民的食物,才是旅行的有趣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