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十四年式手槍,是由南部式大型自動手槍改良的衍生型,在一九二五年(大正十四年)列裝的日本帝國陸軍制式裝備;南部十四年式手槍其實只是俗稱,實際上的制式名稱則是「十四年式手槍」。十四年式手槍從一九二五年列裝起一直被製造到二戰結束的一九四五年為止。戰後,此槍與其他槍械一起被盟軍沒入,但日本政府為了應對戰後初期治安的混亂,而向 GHQ(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請求退還其中一部分十四年式手槍供警察維持治安使用。
這批軍用槍械一直被使用到一九四八年左右,日本警用裝備逐漸被美製槍械取代為止。而在東南亞的戰後殖民地獨立戰爭、國共內戰與韓戰初期,這些從日軍處擄獲或接收的十四年式手槍也與其他日製武器一樣被廣為使用。在中國,由於其槍套形似烏龜殼的獨特外型,這把槍被稱為「王八盒子」,或者由於槍械本身的外型而被稱為「雞腿盒子」或「雞腿擼子」。
在歐美國家,十四年式手槍由於其外型酷似德國魯格 P08 手槍,而被稱之為「東方魯格」;但實際上,十四年式的機構設計及作動方式,其實更接近於其在中國戰場上的對手 C96 毛瑟軍用手槍,而與 P08 少有共同之處。
這把槍可說體現了大日本帝國的一切尷尬之處。下面影片中那把十四年式實槍雖然可能本身已有嚴重故障,或是戰爭最末期粗製濫造的產品,但連在熟練的美國槍械收藏家手中都會發生意外走火,可見一斑。
「有個性」的 Marushin 工業
如今穩坐電動槍市場霸主的 Tokyo Marui,早年也曾經推出過拉一打一的南部十四年式空氣玩具槍,可惜已近乎絕版難尋。因而目前世界玩具槍市場中,推出可以瓦斯發射 BB 彈的南部十四年式遊戲槍的廠商,便只有日本的 Marushin 一門獨家。
Marushin 在日本眾多玩具槍製造廠當中,屬於相當特異獨行的一家;無論是嘗試推出自家特殊規格但難以被玩家接受的 8mm BB 彈,或是研發業界少見的拋殼式瓦斯 BB 槍(將 BB 彈裝填在塑膠彈殼內,發射時子彈飛出槍管,而塑膠彈殼自拋殼窗飛出),在保守的日本玩具槍業界首推 CO2 動力的機種,還有推出各種顯然並非玩具槍業界主流的冷門槍種,無論褒貶方,都認同它是一間性格非常強烈的玩具槍廠。
但是這種帶有職人脾氣味道的經營風格,也讓這家槍廠的評價十分兩極化;例如同樣的一款產品有極大的個體差異、塑膠槍身上有沒磨乾淨的分模線、有可能隨時故障等等⋯⋯這種在近年的日本工業產品中不太常見的評語。而 Marushin 的玩具槍產品,在習於高壓瓦斯、高初速、全金屬槍身的台灣玩家心目中,自然評價與印象也不甚良好。
因而,日本生存遊戲玩家之間,尤其是 Marushin 產品的愛用者,常常揶揄或被揶揄自己是「Marushinist」(マルシニスト,或可譯為「馬路新教徒」)——你必須對這家公司的產品有著「不求回報的愛」,能夠接受它的種種不完美,願意等待它好幾年出一次貨、才能忍受它的脾氣、維持調整它的狀態,並真正享受它帶來的樂趣。
開箱
近年來,不知是放棄了在包裝設計上下功夫,或者只是單純為了 Cost Down,Marushin 的產品包裝大都只剩素面的紙盒上外貼一張寫有型號及標價的貼紙。不過,看久了倒也習慣,反而會希望台灣槍廠可以不要再在包裝上印著有如長輩圖般顏色鮮豔突兀,且跟產品無關的「飛機、怪鳥、狗」。(笑)
盒裝內容物。除了通常都會有的一小包 BB 彈、用來調整子彈上旋力道的六角扳手和說明書之外,由於這枝二手槍的原槍主是直接從日本店家購買,為了通過台日海關,還特地請店家印製了一張日英對照的玩具證明書(Toy Certificate)以證明其合乎日本玩具槍法規。
前文提到,多年前 Marushin 曾推出一系列獨家規格的 8mm 槍種,但顯然市場反應不佳,加上重視安全的日本生存遊戲場地多半拒絕這種大口徑玩具槍下場競技,近年 Marushin 也只好順應潮流將自家產品 6mm 化。雖說業界不同,但只能說獨家規格這種東西,得有蘋果公司般的毅力(與臉皮)才玩得起啊。
即使如此,Marushin 仍然在新出貨的產品中附上 8mm 版本的說明書,只多了一張寫明「本產品經改版為 6mm」的紙條。這種極端節約成本,連印刷新版說明書的工本都加以節約的做法,恐怕也是日本玩具業界少見的。
需要注意的是,這把槍已經被更換為胡桃木握把片。原槍隨附的握把片是深棕色的樹脂零件,雖然在握持感和使用上不會有什麼不同,但是老槍就是要配木頭味道才對啊。
十四年式手槍的保險裝置無法以持槍的手單手操作,必須用另一隻手將保險開關迴轉 180 度才能開啟或關閉保險。這種設計在戰場上,可以想見有多麼不便。
這次取得的是南部十四年式後期型,也就是以自一九三八年後生產的改良型為範本生產的玩具槍款式;外觀上與前期型最大的不同有三,主要是扳機護弓為了讓著防寒手套的手指更好操作,從原本的正圓形改成略向前突出的卵形(又稱不倒翁型);為了防止彈匣意外脫落,在握把前下方增加的彈匣固定擋片(在玩具槍上僅有裝飾作用),以及後方圓形槍機拉柄構造的簡化。
單排彈匣的槍身,和被暱稱為「掃帚柄」的毛瑟 C96 一樣,對於手掌較小的東方人來說非常易於握持。
右側部分最可惜的就是 Marushin 的製造廠刻字了,雖說這也有明確顯示其為玩具的積極效果,但對於喜歡把玩具槍當比例模型賞玩的像真玩家來說,總有一點輕微的遺憾。
就像 Marushin 其他機種,這款南部十四年式遊戲槍除了分別推出前、後期型之外,也分別有 HW(Heavy Weight)和 EXHW(Excellent Heavy Weight)兩種版本。由於日本玩具槍法規規定玩具手槍不得以全金屬材質製造,因此玩具槍廠商紛紛採用了在樹脂中混入金屬粉末的「Heavy Weight」技術。筆者取得的這把二手玩具槍,便是外觀經過處理的 EXHW 版 6mm 南部十四年式。
雖然 HW 樹脂較純 ABS 塑膠更有重量感(實際重量也有所增加),質感也較佳,但混入金屬粉雜質,也讓樹脂槍身更加脆弱,降低了對衝擊應力的耐受性,可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苦肉之計。而各家日本廠商為了以塑膠表現近似金屬的質感,也在外觀處理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
儘管用心處理的外觀擁有一定的金屬質感,但是終究不可能完全重現金屬材質的冰涼感。而以亞鉛合金構成的扳機護弓組件,和經過處理的塑膠槍身相較之下有很大的色差,是這把玩具槍外觀上最突兀的一點。
為了補足在塑膠槍身上失去的重量,以亞鉛合金鑄造的瓦斯彈匣非常沈重,但即使如此,Marushin 南部十四年式的彈匣氣化效果只能說是差強人意,而且冷卻極快,假如玩家快速連續扣動扳機,通常在打完一個彈匣 12 發 BB 彈之前,瓦斯便會耗盡而一次噴出。
除了省略了實槍的短後座(Short Recoil)動作之外,Marushin 南部十四年式另外一個缺憾是不具有無彈後定功能。
十四年式實槍並不如 Colt M1911 或白朗寧 Hi-Power 等同時期具有滑套固定或釋放機構的半自動手槍,而是與毛瑟 C96 相同,在所有子彈擊發後讓槍機直接卡住彈匣昇彈板形成後定。
但在玩具槍上如果作同樣的設計,就只是單純的閉鎖不良而已,而且進彈機構與異物的頻繁撞擊會嚴重耗損零件造成故障。因此與其說 Marushin 沒有做出這個功能,不如說它只是重現了實槍本不具備後定機構的狀態而已。除非如台廠 WE 在設計 M712 盒子砲玩具槍時一般,另外在彈匣及機匣上配置真槍所不具備的後定專用部件,否則這把玩具槍是無法重現無彈後定功能的。
無法單手操作的保險裝置、雖然槍身堪稱大型,但裝彈數卻偏少、從外觀上難以判斷是否在上膛待發狀態、受到外力衝擊即易走火、大部分解排除故障手續繁複⋯⋯南部十四年式與同時期各國的主力手槍相較之下,無論在設計思想、實際應用及生產性上,都很難說是一把傑作。
它是手槍比起實戰功能,更被用來象徵軍官身分、地位的舊時代產物。它也被實際使用過它的人抱怨打不準、被嘲笑為「用來給部下或自己一個痛快」的無用武器。
但它也確實是一位沉默的歷史見證人。